中原冶煉廠:《降低大型化底吹爐熔煉過程渣含銅技術研究與應用》榮獲2019年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
發布時間:2020-07-13
文章來源:
頒獎單位:中國黃金協會
獲獎等級: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
成果簡介:
采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"富氧底吹造锍捕金"技術,底吹爐規格φ5.8×30m,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大的底吹爐,年處理150萬噸復雜金銅混合精礦。投產運行以來,底吹爐渣含銅高于行業平均指標,導致直收率較低,同時影響爐料處理能力。公司需要詳細了解和掌握噴吹參數、噴射區幾何形狀、氣液上升速度及含氣率等來指導生產工藝及設備的改進。
項目通過研究渣、锍中銅鐵相的賦存狀態以及對其成分、物相的定量解析,并通過建立多相數值仿真模型,對高溫體系下的多相流體流動與傳輸過程進行精確模擬計算,發現底吹爐爐內攪拌不均,大部分熔體處于“過攪拌”狀態,而少部分熔體處于欠攪拌狀態;同時渣锍澄清時間不足,渣锍分離不徹底,造成渣中銅的夾帶。之后通過優化工藝和設備參數,解決渣含銅偏高問題,提升爐料處理能力。
根據仿真研究結論,作出以下優化實施方案:
(1)優化氧槍選型
使用150型噴槍,降低了單支噴槍的壓力,噴槍壽命直接提高到了1400小時左右,整體運行平穩,噴槍燒損較少,氧槍磚的燒損速度大大降低,噴槍空氣槽堵塞的情況較少,氧氣、空氣與熔體的反應更加均勻,避免因噴槍堵塞、燒損引起的反應不均衡的問題。
(2)優化氧槍布局
使用26支的槍位的布局,將下料口正對氧槍的氧槍間距由380mm增加至500mm。解決了底吹爐攪拌不均,反應不充分,存在放渣生料夾帶的現象。
(3)改善銅锍沉降條件,延長澄清區長度
將靠近渣口區域的1#、2#氧槍進行封堵,加長沉降區,保證銅锍沉降時間,避免因沉降時間或沉降區不夠,導致激烈攪動的熔池沒有足夠的沉降分層時間,銅锍夾雜在爐渣中隨爐渣排出。
(4)降低渣層厚度、降低總液面
將渣口下移140mm。總液面過厚,氧氣與熔體反應傳質、傳熱不佳,反應不完全,降低渣口,降低總液面,降低渣層厚度,改善攪拌和傳質,達到提高反應效率的目的,有助于降低熔煉渣含銅。
本項目已在河南中原黃金冶煉廠有限責任公司成功運用于生產實踐,實現了降低渣含銅、提升爐料處理量的目的,對大型底吹爐運行過程中渣含銅高的問題,通過建立多項數值模型研究,對噴槍布局、沉降區長度不夠、液面控制等提出了改進優化方案,該項目的研究與應用具有創新性,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,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,同時為完善我國大型化底吹熔煉技術及理論提供新的思路。
相關新聞: